参赛时间:2023年11月 项目类别:发展提质
项目简介: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威胁,尤其是儿童器官功能尚在发育,抗生素滥用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可导致出现身体器官功能不可逆损伤和死亡率上升。
儿童健康连系千家万户。东莞市儿童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针对儿童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全国率先构建“党建引领+三大管控措施+两大‘绿色’诊疗”的“1+3+2”用药管理体系,通过党建引领强认知,克服“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多措并举强管控,克服医生用药的“业余乱动”,守正创新辟新路,克服家长心理的焦虑冲动,有效破解儿童抗生素滥用难题,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筑牢全民健康基石。
“1+3+2”用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实现了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获得国家和省级系统高度认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东莞样板”等三大突出成效。医院以管控抗生素使用的“小切口”推动卫生健康民生“大发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助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项目背景:
近十余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威胁,尤其是儿童器官功能尚在发育,抗生素滥用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可导致出现身体器官功能不可逆损伤和死亡率上升。《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3万名儿童耳聋,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更难以计数。国内外文献报道,儿童抗生素使用率为58.37%,抗生素使用强度(日剂量)为49.9,我国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病房抗生素使用率更高达88.4%,是美国各地区病房抗生素最高的使用率26%的3.4倍。
儿童健康连系千家万户。东莞市儿童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医疗卫生主责主业,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针对儿童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全国率先构建“党建引领+三大管控措施+两大‘绿色’诊疗”的“1+3+2”用药管理体系,破解儿童抗生素滥用难题,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筑牢全民健康基石。
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强认知,克服“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儿童抗生素滥用与采用大包围式用药相关,突出表现在抗生素过量使用、预防性使用和不精准使用。东莞市儿童医院党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三会一课”、“成长”系列课程,教育引导全体医护人员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底线,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治病救人、守护健康”的医者担当,锻造了一支党性强、业务精、勇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先锋示范带领全院员工,以“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最大的荣誉”为标尺,在孩子治病用药上追求“对”,不求“贵”,最大限度减轻用药负担,避免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多措并举强管控,克服医生用药的“业余乱动”。抗生素滥用究其原因与医院在抗生素使用上缺乏措施管控,医生没有充分用好专业知识,在减少抗生素使用上下功夫有关。东莞市儿童医院站在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目标上,从2015年起探索构建抗生素管控体系,推出三大管控举措,改变儿童抗生素滥用现象。一是出指引,严格抗生素使用指征。建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谱及药敏谱,明确对应的抗生素使用指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指导方案,对使用抗生素超过2天的需医疗小组讨论继续使用指征,对病原菌培养48小时无阳性结果者作停药处理,因“材”施治,做到小病、轻症、非感染性疾病不用抗生素。二是智赋能,助推抗生素使用分级管理。对医生使用抗生素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借力信息系统对超范围及超药量使用抗生素进行预警提示,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三是重考评,控制抗生素使用强度。通过每个病人每次就诊处方不超5种药、处方点评、每月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监管。
(三)守正创新辟新路,克服家长心理的焦虑冲动。抗生素滥用究其原因还与医生没有找准病因,没有理清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家长迫切希望孩子病情快速缓解和好转,常常想医生用药和用“最好”的药有关。东莞市儿童医院以循证为支撑,开辟两大“绿色”诊疗新路径,打破靠打针吃药治病的“常规”做法:一是引进新技术加强疾病的鉴别诊断,找准病因,精准施治。如:对肺部疾病的孩子,采用绿色超声技术实时监测肺部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开辟替代疗法,用推拿、火龙灸、拍背、雾化等技术,结合饮食疗法,适时中医针灸调理,提高人体自愈能力,促进疾病痊愈。对新生儿用天然抗生素——母乳,提高孩子免疫力。诊疗过程中,除关注孩子外,还要密切关注家长焦虑情绪,耐心解释病情,积极科普引导,帮助孩子家长正确认识疾病,缓解诊疗焦虑,信任及配合治疗,做到技术治疗和心理支持两不误。
项目的创新点:
(一)党建赋能,改变抗生素滥用“惯性”。东莞市儿童医院党建引领业务齐抓同管,将关系孩子身体健康的抗生素滥用问题作为攻坚任务来抓,把抗生素使用情况作为党支部党建考核和支部书记、科主任、党员、医护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全体人员改变以往抗生素“宁多勿少”的“惯性做法”。如一直以来,普通感冒发烧常常使用抗生素,甚至同时使用几种,一次就诊要花费几百元,在东莞市儿童医院用药仅花费几十元,甚至不用吃药,做好观察照护即可,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得见”和“感受到”医院的党建成效,推动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
(二)管理协同,踩实抗生素滥用“刹车制”。相较于以往对抗生素使用管理的做法,“1+3+2”用药管理体系从“思想先行+智能护航+考评驱动”三管齐下,实现管理协同化,踩稳踏实抗生素滥用“刹车制”。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广大医护人员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自觉,引入智能预警系统,强化对超范围和超药量使用抗生素的约束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技术搭桥,开辟“绿色”诊疗新路径。传统的疾病诊疗,医生关注重点是治病,而患者作为整体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却常被忽略。东莞市儿童医院从孩子身心健康出发,将儿童友好理念融贯于诊疗全过程,通过探索挖掘替代疗法,打破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桎梏,实现合理诊疗的优化与创新,是比打针吃药更“治愈”的办法。
项目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一)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东莞市儿童医院创建实施“1+3+2”用药管理体系后,实现了优中更优的良好成效,抗生素使用率从2014年的56.95%下降至2022年的14%;抗生素使用强度(日剂量)从2014年的13.34下降至2022年的1.14,处于国内最优水平。对感染性疾病高发的新生儿群体特别是早产儿,抗生素使用率高、救治难度大是常态,但近五年来成功救治早产儿2300多例,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达99.63%,实现了既保障抢救能力,又确保抗生素使用率下降的良好结局。年门诊服务量从2015年的74.77万人次逐年上升到2022年120.77万人次,增长了61.5%;年出院人数从2.95万人次逐年上升到2022年5.01万人次,增长了69.8%。已成为省内儿童异地就医首选的五大医院,是唯一的地级市医院。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病人满意度得分率100%,居全国前列。
(二)获得国家和省级系统高度认可。“1+3+2”用药管理体系为有效降低儿童抗生素使用率提供了优质方案,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儿科及小儿外科专业质量控制最高水平的比赛,获得“降低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项目组优秀案例全国银奖、中南六省(区)医院院长高峰论坛医院管理创新奖三等奖、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奖二等奖。医院获评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点。
(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东莞样板”。近年来,“1+3+2”用药管理体系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国家儿科质控中心工作会议暨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培训会、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华南)学术会议、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新生儿医学大会、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学术年会等国家级、省市级会议上交流介绍。来自重庆、河南、贵州、香港等地130多家医院慕名来院交流取经。医院通过对外支援、培训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在省内外100多家兄弟医院推广,国家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州日报等官方网站、主流媒体平台广泛报道,业内和社会反响强烈,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样板”。
东莞市儿童医院以管控抗生素使用的“小切口”推动卫生健康民生“大发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助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