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东莞市“旗峰杯”党建工作创新大赛>往届资料
分享到:
第十一届 | 打通关键环节,让残疾人无障碍就业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4-05-20 15:25 来源: 东莞市直机关工委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参赛时间:2023年11月                项目类别:服务增效

项目背景

李强总理对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强调:“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促进广大残疾人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帮扶,着力消除残疾人就业创业障碍,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

生活中,残疾人群体都渴望有一份工作,期盼有尊严的融入社会,但因多种因素影响,无法有效形成合力,成为制约残疾人就业的瓶颈:残疾人方面,由于身体障碍,知识技能偏低,就业普遍面临极大困难,只能依靠家庭供养和政府救济度日用人单位方面,由于对残疾人群体不了解,存在排斥、顾虑心理,不敢、不愿接纳残疾就业社会支持方面,对残疾人侧重于保障和救济,普遍缺乏引领其就业创业的意识,造成“一人残疾、全家困难、多方受累”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东莞市残联为破解这一难题,在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上下真功夫,真下功夫,积极强化党建引领,首创“政府(残联)+用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残疾人”协同推进的“四维一体”服务机制,助力残疾人无障碍就业,营造出残疾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良好局面,为残疾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东莞样板”、贡献了“东莞智慧”。

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打通政策环节,破解就业瓶颈

联合深圳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有关智库等专家团队,进行评估论证,完善《东莞市残疾人保障和扶助办法》,强化残疾人自主创业补助等5项助残项目,累计推出27项残疾人保障扶助补贴,实现在残疾人补助上提标扩面的效果;出台《东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暂行办法》,对招用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超比例就业奖励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建立就业跟踪回访服务体系,减少企业用工忧虑,实现在企业用工上减忧降负的局面;出台《东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细化12项具体指标,其中2项指标于省规划指标,实现在政府扶持上赋能增效的目的。

(二)打通服务环节,创新就业模式

针对残疾人就业面较窄、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残疾人就业辅导员服务项目工作,全国率先培育专业化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多方努力推出“七色花”帮扶项目,主要帮助重残妇女改善心态、融入社会,解决重度残疾妇女就业问题。税务局、东莞智通人才市场等机构合作开展百名重残妇女“一人一策”服务,每名重残妇女获得不少于3项个性化服务;为了鼓励残疾人中的“高材生”就业创业,在积极动员组织他们参与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我们还自主举办市级创业创新竞赛。通过“精准化培训+以赛促训”的模式,加大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培训和竞赛,提升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信心。

(三)打通增能环节,提升就业能力

扎实推动“三师”联动机制。在全市32个镇街的康复就业服务中心,重点安置服务智力、精神等残疾人,建起“社会工作师+康复治疗师+职业指导师”的“三师”联动机制,提供心理辅导、身体功能恢复、劳动技能提升等多元化服务;持续开展“三联系”活动。瞄准“零就业”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痛难点,持续推进广东省残联倡导的“三联系”活动,整合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共建资源,每年帮助残疾人实现“微心愿”;有效推进“心理调适”服务。高度重视残疾人心理调适问题,落实“四个必定”环节:每次培训必定有“心理调适”内容;每次走访必定进行心理安抚;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必定具备心理调适技能;残疾人每次来访,对其问题必定有问必答。

项目的创新点:

(一)专门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项政策

为了让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好起来”,出台本市第一个专项政策《东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暂行办法》。政策出台以来,为1888家次用人单位、1248人次发放补贴及奖励约1100.46万元,极大地鼓励了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

(二)在全国率先开展残疾人就业辅导员服务试点工作

为了把社会力量“引进来”,先行先试组建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让其成为残疾人的“政策宣传员”“职业指导员”“心理疏导员”,2022年为127名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服务759次,帮助64名残疾人成功就业,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辅导员驱动的支持性就业品牌。《残疾人就业辅导员“三维一体”服务标准化体系研究》获国家级课题立项,残疾人就业辅导服务项目已通过2023年度东莞市第一批地方标准立项评审会议,并列入了拟下达的2023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在全省首推专门帮扶重残妇女的品牌项目

为了让重残妇女“走出来”,创立“七色花”百名重残妇女帮扶品牌,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专门针对重残妇女的助残项目,提供求职指导、心理支持、社会交往、文化活动等“沉浸式”服务,已达747人次,实现重残妇女就业“零突破”。2021年评选为东莞市“党群公益汇”优秀公益项目。2022年市残联就业办被省妇联评为省“巾帼文明岗”,项目入选省残联“南粤扶残·就业启航”助残就业计划,被全省推广。

(四)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镇街的康复就业服务中心

为了让残疾人“动起来”,在全省率先建成遍布全市32个镇街的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师、康复治疗师、职业指导师“三师”联动,集中解决重度残疾人康复就业问题,建成了向残疾人提供身心健康、技能提升、集中就业的一体化服务中心

项目取得的成果:

(一)残疾人工作获得广泛赞誉

近年来,《企业观察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等多家媒体对东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模式和创新举措进行广泛报道,省内外兄弟单位多次前来观摩学习,上级部门多次调研并给予认可。2019年5月,全国人大调研组在视察东莞智通人才市场期间,对人才市场残疾人就业服务专窗给予充分肯定。2023年7月,中国残联到东莞专题调研时对我市残疾人就业辅导员服务工作的开创性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二)残疾人就业人数大幅提高

东莞市户籍残疾人就业率由2020年以前的不足40%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56.73%,全省排名第二,在省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满分。近三年,东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均突破1.6万人,排名全省前列。市残联就业办党支部2020年和2022年获评全省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三)残疾人“双创”项目成效显著

2016年参与省“众创杯”以来,先后组织了约300个项目约1000人参赛,获得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4个,优胜奖32个;其中盲人蔡勇斌凭借省“众创杯”金奖,获得创业启动资金和配套资助,扩大产品影响力,被《新闻联播》进行报道(2022年5月16日)。

(四)残疾人就业技能持续提升

2021年,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通过“精准化培训+以赛促训”的模式,推出东莞市首个残疾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组织培训残疾人1000人次,完成率达308.64%,全省排名第一。因截瘫以轮椅代步的邓皓钿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多次培训后,自主创业制作轮椅产品售卖提升经营效益,成为东莞创业自强典型代表。

(五)残疾人“家门口”就业项目全面铺开

为让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广泛链接企业、农场、电商等资源,打造全部由残疾人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塘厦镇“芽芽乐爱心小屋”、茶山镇“爱心烘培坊”、长安镇“忘忧草莓园”、沙田镇“康复花园”、凤岗镇“暖阳乐队”及石碣镇“爱心洗涤房”等辅助性就业服务项目,形成残疾人“抱团取暖”的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