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百千万”|吴美良:党建执笔绘新卷,乡村蝶变谱新篇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4-11-05 16:32 来源: 南方+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编者按:

今年,是东莞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国共产党东莞支部成立一百周年。东莞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前、作表率,引领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奋战在“百千万工程”等攻坚克难第一线。

为此,南方日报、南方+策划《一把手谈“百千万”》系列报道,专访东莞市直机关一把手,讲述党建引领下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故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优化集体经济、建设和美乡村……今年以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深入拓展“传党情强引领 惠‘三农’促振兴”党建品牌体系,凝心聚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拿出头号力度奋进“头号工程”,重农强农推进高质量发展,合力奏好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协奏曲。

近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美良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讲述市农业农村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创新打造“1+N+N”党建品牌体系

南方日报、南方+:农业农村局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吴美良:市农业农村局直属机关党委以“传党情强引领 惠‘三农’促振兴”为核心总品牌,凝聚全局基层党组织合力,创新打造“1+N+N”党建品牌体系,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目前,建成7个重点子品牌和7个特色微品牌,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做到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统领到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可感可及的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具体而言,我们立足“送农技 传党情”,组建农技服务“轻骑兵”“科技特派员”等队伍,搭建“田间课堂”“流动技术驿站”等平台,在政策指引、科技服务、畅通产加销上强能赋能,不断推动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我们推动“聚力攻坚 党员争先”,党员带头组成3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片包镇督导组,用脚“丈量”东莞乡村,累计排查各类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超4.2万宗,整改率超过98%。我们围绕“百千万工程”广泛举办“乡村讲堂”,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等方面开展讲学服务,破解瓶颈问题、关键问题,同时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强化以案释纪,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持续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

南方日报、南方+:农业工作是农业农村局的重要工作之一,2024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田园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吴美良:近年来,我们在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的基础上,坚持优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现代农业产业,种好荔枝、香蕉、莞香“三棵树”,养好观赏鱼、笋壳鱼“两条鱼”,炒好预制菜“一桌菜”。我们注重组织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建强农技“轻骑兵”队伍,在政策指引、科技服务、畅通产加销上强能赋能,不断推动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出台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积极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擦亮“高端荔枝出东莞”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出新出彩。强化产加销贯通,做强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发挥东莞区位、制造、科技等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发展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食博会预博会长期落户东莞,助力东莞食品饮料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我们还注重农文旅融合,深挖价值。强化农地统筹,建设4300亩“美丽田园”,让农田变公园,让市民有更多乡村休闲的新去处、打卡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露营、科普研学、旅居康养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为精准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我们创新搭建农技服务“轻骑兵”的东莞模式,汇聚院校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乡土专家超400人,以党建引领凝聚机关、基层、社会三方合力,对全市150个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重点引导扶持,提供全产业链服务。通过“数字化+精准化”模式大力推广农友圈线上农技服务平台,“田间滴滴”精准响应,“莞农云课堂”线上开课,不断优化农技推广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科技“慧”农更惠农。

焕发和美乡村新风貌

南方日报、南方+: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是2024年东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请问目前这一领域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取得哪些成效?

吴美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农村的人居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工作中强化“聚力攻坚、党员争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韧劲,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协同推进六大专项工作,从点、线、面上齐发力,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和美乡村既满足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也为我们东莞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营造了优质的综合环境。

一是选树培育典型村,点上出彩。深入研究首批15个省典型村发展思路举措,设立1.5亿元专项奖补资金,聚焦六大类项目全面提标杆补短板,2023年15个省首批典型村总收入增速比上年高15.6%。接力做好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工作,提升牵引作用、增强辐射效应。

二是坚决打好攻坚战,线上成景。近年来,东莞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市农业农村局直属机关党委发动党员带头,成立3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片包镇党员攻坚工作队,用脚印“丈量”东莞乡村,累计排查各类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超4.2万宗,落实整改率超过98%。

三是用心描绘新画卷,面上开花。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绿美乡村建设,将乡村绿化美化与“绿美小园”、美丽田园、“美丽庭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紧密结合,推动面上开花。

目前,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建成“绿美小园”11354个,建成“碧塘”508个,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实事”34462件,全市涉农村(社区)种植树木逾17.72万株,98%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全面建成,全域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莞邑拾光”东莞乡村振兴带,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集面成带,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加快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有效推动集体经济新突破

南方日报、南方+: 2024年,围绕新一年“百千万工程”工作,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如何发挥党建引领,有效推动集体经济新突破?

吴美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们东莞的一大名片,也是我们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突破口,我们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推动“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一是拓展渠道,发展路子更多元。支持村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在投项目总额221.1亿元,年收入18.5亿元、增长5.8%;鼓励村组培育新增长点,新兴经营项目收入增长14.8%,其中充电桩、光伏分别增长3倍和1倍;引导43个村组投资12亿元购买东莞农商行2.3亿股权,2023年村组集体非出租类收入增长超10%,非出租收入占比提升至29.8%。

二是加强联动,共富步伐更稳健。为精准推进“创先、消薄”,我们组建党员攻坚突击队,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梳理制定“一村一策”发展思路,用好用活“乡村讲堂”党建品牌,广泛开展政策宣讲,为村组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凤岗镇雁田村成功迈入“资产百亿村”,11个村(社区)实现“零分红”突破,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纯收入增长15.7%。

三是凝聚合力,社会支持更广泛。持续推进“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235个村(社区)与企业结对,累计帮扶项目570多个、投入资金6.26亿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市农业农村局的党员“红马甲”在乡村田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市农业农村局将循着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以高质量党建为画笔,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动能,绘就城乡高度融合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统筹:吴擒虎

采写:施美

通讯员:廖凌娜

视频来源:东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