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百年薪火,初心咏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4月23日,东莞市直机关青年党员领读计划暨红色故事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由东莞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主办,旨在推动青年党员带头学习党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大赛反响热烈,收到多个直管党组织的精彩作品。南方+机关党建频道将持续展播,敬请关注。
【演讲者】东莞市场监管局 张凯莹
【红色故事】
我的爷爷
大家好,我叫张凯莹,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家人的故事——我的爷爷。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共产党员和香港进步工人、华侨知识青年共30余人到达惠阳县坪山地区,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2月2日,在该县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我的爷爷名叫张生,出生于1921年,与共产党同岁,20岁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东江纵队从事地下工作。那时,白天他以小学校长的身份做掩护,晚上则奔波于惠阳等地开展革命工作,经常一走就是一整夜。
1945年,东江纵队主力北撤,留下来的队员不断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上级决定恢复武装斗争,安排爷爷到香港学习武装斗争经验,牵头成立护乡团,后改名为边纵,爷爷被任命为边纵三团钢铁队的指导员。当时部队缺乏武器,需要试制手榴弹,爷爷在指导试制时,突然遭遇爆炸,当场失血过多昏迷不醒,经过一个多月的医治才康复,但也因此失去了右手食指。
受伤丝毫没有影响爷爷的战斗精神,1948年,他所在的连队参与消灭沙鱼涌敌人的战斗,在将敌人全数歼灭之后,约隔一个星期,在坪山山子山下又主动伏击了敌人一个营。在这场战斗中,爷爷身负重伤,胯骨碎裂,经过大半年的治疗,伤情才有起色。病情稍缓,爷爷便强烈要求归队。由于伤势严重,爷爷的身体一直未能完全恢复,直到去世前,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每次想起爷爷受伤情景,我都感到无比的心痛,但他那种顽强抗战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教育着我。
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多名指战员牺牲。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那是一段红色光荣的岁月,让我们永远铭记。
海晏河清多历沧桑,弦歌百年今又重始。让我们在享受现世安稳的同时,对这背后坚守的英雄、牺牲的生命和强大的祖国,致以最深沉的敬意!
下一个百年,愿岁月静好,世界再无硝烟!
【策划】靳延明
【统筹】吴擒虎
【设计】袁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