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推进动态
分享到:
狠抓执行力,事事合民意②| 东莞城镇新增就业9.12万人 促进就业创业交出“超额”答卷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0-01-03 16:51 来源: 东莞日报、i东莞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2019年2月13日,随着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的举办,东莞拉开了2019年促进就业创业这一民生实事的工作序幕,提出要培养“一镇一品”技能人才10万人次、开展实训20万人次,资助国际课程班3500人、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000人……

2019年过去了,促进就业创业这件民生实事完成的怎样了?东莞日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在促进就业创业这件民生实事上,我市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并且在不少工作上还添加了不少附加分。

▲东莞日报资料图,2019东莞市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东莞日报记者 蓝业佐 摄)

免费习得一技之长再就业

单亲妈妈肩上“担子”轻了不少

46岁的杨艺芬是麻涌镇大步村的一位单亲妈妈,自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以一己之力养大两个孩子。以前杨艺芬一直在工厂流水线做普工,月收入约4000元,勉强能维持家庭的开支。但是,2018年起随着两个孩子先后上大学,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19年初,杨艺芬在与邻居聊天时得知,麻涌镇组织的新一期免费月嫂培训班要开班了,而之前培训班出来的月嫂有的每月收入能过万,这一信息瞬间引起了杨艺芬极大的兴趣。回到家后,杨艺芬快速整理资料,终于赶上了新一期的培训班。

在培训班,杨艺芬认真学习月嫂的职业素养、母乳喂养、产后护理、新生儿日常观察与护理等月嫂技能。理论课程结束后,她被安排到雇主家中进行实践培训,以师带徒的模式学习月嫂的实操知识。经过5个月的系列培训,杨艺芬“出师”了,目前月收入达14800元,不仅解决了两个孩子的读书压力,每月还有些许结余。

相比杨艺芬的再就业,晚一期参加培训班学习的黄艳群则有了“更大”的想法,完成培训学习后,思路灵活的黄艳群嗅到了“商机”。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月嫂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肯定很大。”黄艳群完成学业后,当即向人社部门申请小额创业贷款,与一家教育公司合作在麻涌大步村开办了一家月子服务店,试业十天时间,就迎来了一百多名客户,超过80%的客户满意服务及调理的效果。

在麻涌镇,像杨艺芬和黄艳群这样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学习、培训技能,实现高质量再就业、创业的大龄妇女,2019年共有405人。而家政服务正是麻涌镇打造“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的品牌项目之一,2019年全年,麻涌镇共开展各类“一镇一品”培训13期,免费为社会培训了2132人次的产业人才。

实际上,麻涌镇也仅是我市打造“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品牌中的一个点。2019年,我市采取财政资助方式,鼓励企业、行业组织、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立足本镇街专业镇建设需求和特色产业特点,对广大劳动者积极开展特色项目培训和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全年推动33个镇街(园区)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养16.3万人次,其中特色培训3.7万人次,形成虎门服装、石碣电子信息、松山湖机器人、麻涌家政服务等特色培训品牌。

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

职业院校毕业生也能走向国际

除了再就业,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然而,比起大学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则更为不易。不过,事事都有例外,东莞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就不一样。

2019年5月,东莞市技师学院中德班学生林文学在毕业前向德国IHK机电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发起了冲击,他的考核作品是一条饮料自动灌装线。他和7位同学一起设计制作了一条饮料自动灌装线,在制作过程中除了电机、直线平台等一些标准件是购买回来的,剩余的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电气路的设计安装,都是由他们独立完成。

虽然只是一个毕业考核设计作品,但已经有很多企业“盯”上了这些青年工匠的作品和手艺。林文学说,通过在技师学院中德班的学习让他对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项目模块式的学习让他深入了解从设计到制作的生产全流程,这对他胜任企业岗位,或是未来创业都是扎实的支持。2019年像林文学这样的学生,东莞市技师学院有1800多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就被一抢而空,平均月薪酬达7000元。

▲东莞日报资料图,东莞技师学院中德国际班。(东莞日报记者 蓝业佐 摄)

东莞市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之所以受到企业青睐,得益于东莞技工院校创新改革,开启国际技工教育合作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而东莞技工院校毕业生被企业“哄抢”也并非偶然,2019年初,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创新国际合作办学机制的支持力度,鼓励我市公办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选择与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技术关系紧密的骨干专业开设国际课程班,培养具有国际职业教育背景的高技能人才,并给予资助补贴。

在此背景下,2019年全年东莞市技师学院、东莞理工学校等11所公办职业院校在41个专业领域开设了国际课程班,在校生达4119人。仅东莞市技师学院就向社会输送440多名国际班毕业生,其中43人选派到德国工作。东莞本土培养的技能人才,不仅得到了国内企业的认可,更是得到了国外大型企业的认可,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东莞职业技工教育水平。

其实,不论是林文学的初入社会,还是杨艺芬的高质量再就业,亦或是黄艳群这样的创业者,他们所展现的,也仅是2019年东莞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冰山一角。记者梳理2019年市人社局工作和数据发现,在促进就业创业这件民生实事上,东莞政府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并且在不少工作上还添加了不少附加分。

数说东莞2019年“促进就业创业”成效

推动33个镇街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养16.3万人次,其中特色培训3.7万人次,形成虎门服装、石碣电子信息、松山湖机器人等特色培训品牌。

11所公办职业技工院校在41个专业领域开设了国际课程班,在校生达4119人。

启动9家公共实训分基地运转,形成以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龙头的实训体系,共开展实训20.41万人次。

1月至11月,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1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4%,推动和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7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7%。

实现年内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9%,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认定10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2家市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全年促进创业1.3万人;尤其是实施小额创业贷款政策,截至11月底共向6460人发放贷款12.47亿元,放贷数额位居全省首位。

来源 | 东莞日报、i东莞(记者 王子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