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百年薪火,初心咏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4月23日,东莞市直机关青年党员领读计划暨红色故事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由东莞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主办,旨在推动青年党员带头学习党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大赛反响热烈,收到多个直管党组织的精彩作品。今起,南方+机关党建频道将持续展播,敬请关注。
【演讲者】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何攀
【红色故事】
战地医院的红色记忆
大家好,我是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的何攀,我要讲的故事,要从一张照片说起。
孙中山与石龙商会在惠育医院门前合影



战火硝烟中,惠育医院成为莞邑地区的核心战地医院之一。对医院的十余名医护人员而言,他们挽救的不仅是负伤的战士,背后是一方百姓的安危,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在第二次东征战争中,东征军攻城之初伤亡惨重,前线用水路分批将伤员送往医院。护士张阿妹已不是第一次参与抢救,但她的动作却不像以往麻利。眼前的境况是那么的惨烈,随处可见残肢断臂、呻吟惨叫,疲惫、恐惧,连夜的忙碌让她的手不住颤抖,然而她与所有医护人员一样,未有一丝懈怠。“新的一批伤员就要到了!”值守的士兵传来消息,带头的医生没有停下工作,迅速回应,“尽管送,有多少我们救多少!” 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眼神坚定,“大家打起精神来,为了革命的胜利,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士兵们抢救回来!”
包扎,固定,全体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忙碌着,昼夜不息。这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惠育医院的医护人员并非孤立无援,全镇的百姓都加入其中。周边的“赤脚医生”和草药郎中主动来帮忙,百姓们自发地为医院挖中草药,一位老人送来粮食要给伤员补充营养,医护人员见其年迈瘦弱,拒不肯收,然而老人家坚决地说,“我少吃点算什么,要让战士吃好饭,才能救更多的人啊!”随着广九铁路的鸣笛声响起,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新一批药品从香港送到了石龙!“有救了!我们的士兵有救了!”张阿妹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后方的医疗得到保障,前线的战事也捷报连连,主力部队调整战略,佯攻南门,主攻北门,经过一天激战,终将号称天险的惠州府城攻破。
东征军攻占惠州城后在北门欢呼留影
1925年11月,东江战线全面收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统一,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打下基础。战争中,共产党员带头冲锋,被东江人民誉为“为民众而牺牲之先锋队”,他们的精神在广东掀起了救国热潮,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历史的巨轮乘风破浪,迈向新天。
孙中山在东莞南社火车站慰劳将士
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会知道这些故事,在冲锋陷阵的革命英烈背后,还有千万的普通百姓,他们是冒着战火,救死扶伤的惠育医者,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要支持革命的小镇百姓,他们有着最朴素的愿望与信仰,他们同样敢于牺牲,无畏死亡,在莞邑百年的红色浪潮中,为国家兴亡共历生死、患难与共!
【策划】靳延明
【统筹】吴擒虎
【设计】袁永平
图片由松山湖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