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燃气工上岗缺乏统一标准,现在必须持证作业,极大增加了燃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奥燃气作为东莞第一家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开发了新工种燃气储运工,制定严格的认定标准与培训体系,让燃气工都能持证上岗,已经培养燃气储运工923名。这是东莞技能人才生态链升级的缩影,而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先生”之一,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城分局副局长张若文。
党龄16年、扎根基层23年的张若文,始终将“人才是第一资源”刻入工作基因。从制定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政策到搭建博士工作站,从助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以赛促培推动人才评选,他以“栽梧引凤”的初心,绘就产才共兴的“东城样本”。
推动东城人才供需“精准适配”
东莞是“技能人才之都”,东城作为东莞主城区的核心板块,每年举办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壁垒,选拔出优秀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了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人才短缺问题。
张若文介绍,过去,人才技能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企业难觅适配人才;而技能人才缺乏展示平台和职业发展上升通道,导致成长动力不足。
一场“破冰行动”就此展开。技能竞赛以企业实际生产场景和技术标准为导向设置赛项,推动学校、培训机构优化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贴合产业需求;同时,为技能人才搭建了公开竞技、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拓宽其职业发展路径。目前,东城职业技能竞赛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面对东城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张若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一方面,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技工院校走访调研,摸清辖区劳动力技能底数,搭建起精准供需数据库。另一方面,创新推动“党建+产教融合”模式,积极为企业和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此外,张若文还带领党员干部搭建“线下招聘+线上直聘+直播带岗”立体招聘矩阵,在招聘会现场设立党员服务岗,提供政策咨询、技能指导等服务,在破解群众就业难题、服务企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在人才竞争新时代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好街道的资源优势,争当‘技能人才之都’的排头兵、示范点。”张若文说。
积极构建“人才生态圈”
人才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为构建好“人才生态圈”,张若文自投身人才工作以来,坚持实施一揽子人才政策,推动出台《东城街道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方案》,落实东莞市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政策和莞能计划、创梦东莞计划等人才奖励政策,2021年至今共吸引近5000名人才入户东城,发放优才卡超2800张。
张若文将人才载体建设作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抓手。他带队深入企业开展专项调研,通过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方式,推动博士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目前,东城街道已建成生益电子、东华医院等8家省级博士工作站,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3名,有效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转化功能。同时,东华机械、博力威科技等7家企业挂牌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搭建起技术传承与创新实践的平台。
今年,东城发布“旗峰英才”行动计划,在张若文眼中,做好人才工作,要强化政策落地,构建全方位的政策宣传矩阵,确保每位人才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加强招才引智,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
“人才建设为人民,人才发展兴社会。”张若文奔波在政策宣讲与企业调研的路上,目标始终清晰:未来将继续实施“技能人才之都”战略,优化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为东城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力量、提供人才支撑。
撰文:郑家琪 吴擒虎
摄影:刘冠希 邓浩(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摄像:刘冠希
设计:钟雨晴
统筹:吴擒虎
策划:靳延明